告别「躺赚」,稳定币巨头探索国债之外的盈利模式
各位读者,大家好!
这是第三期 Stable Weekly,本期周报将带你深入剖析正经历深刻变革的稳定币市场。
长期以来,稳定币发行商主要依赖持有与法币挂钩的储备资产(如美国国债)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然而,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高利率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用户对收益的潜在需求都使得仅仅依赖储备金利息变得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变革,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正在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稳定币巨头 Tether 选择了一条激进的多元化道路,积极转型为投资控股公司,将其触角伸向农业、媒体、体育甚至前沿科技领域,并战略性地将部分利润投入比特币等数字资产。Tether 2024 年实现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利润,庞大的盈利能力为其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Circle 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推出 USDCKit SDK 以简化支付集成,并积极筹备 IPO。Circle 似乎更期待监管环境的进一步明朗,尤其是在“链上利息”方面,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近期公开呼吁立法改革以允许将储备利息直接分配给持有者。
值得关注的是,收益型稳定币的兴起给传统稳定币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摩根大通预计其市场份额将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如 Northern Trust、ICE 和万事达卡也纷纷入场,探索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应用。
正如 Artichoke Capital 的 Shawn 所指出的,稳定币与货币市场基金有着相似之处,其最终价值将取决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例如跨境支付、DeFi 和更广泛的数字经济。
当前的稳定币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以利息驱动的传统盈利模式正在被重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本期 newsletter 将深入探讨这些趋势和发展,希望能为你带来更多洞察。
焦点观察 🎯 稳定币就是数字世界的货币市场基金(MMF)Shawn (Artichoke Capital) 在「Stablecoins and the parallels with Money Market Funds」中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认为稳定币就是数字世界的货币市场基金(MMF)。这一比喻精准地捕捉了两种金融工具在不同时代解决类似问题的共通性。
1970年代初,美国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效率缺口:银行支票账户不付息,企业储蓄选择受限。市场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于是MMF诞生了。它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管理现金的途径,绕过了当时陈旧的银行规则。
今天,MMF 持有超过7.2万亿美元资产,已成为金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如今历史在重演,以稳定币的形式。稳定币为数字经济中的相似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美元的数字化输出形式。大多数稳定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影响力自然扩展到全球数字领域。
版权声明:内容及插图归源作者所有。文章为源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
温馨提示:如您对本文存在异议,或不巧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