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合规:涉案虚拟币处置的前世今生

撰文:刘扬

2020 年 11 月 27 日,一份刑事判决书在网络上流出,不但点燃了币圈,也引起了很多传统法律人的高度关注,甚至让法律行业之外的人为之侧目,没错,那就是 plus token 案,可能是迄今为止案值最大的传销案之一。

究竟大到什么程度?plustoken 案二审刑事裁定书中显示,「PlusToken 平台共收取会员缴纳的比特币 314211 个,以太坊 9174201 个,瑞波币 928280240 个,比特现金 117450 个,达世币 96023 个,狗狗币 11060162640 个,莱特币 1847674 个,柚子币 51363309 个,」「据盐城市物价局价格认定中心认定,以 2018 年 5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27 日期间最低价计算,上述 8 种数字货币折合人民币 148××××8037.50 元。」这几个「××××」让案值变得扑朔迷离。

按照笔者写文时的市值,案涉比特币价值 370 亿美金,仅狗狗币和瑞波币两个币种加起来就差不多 50 亿美金(这还不是市值最高的时候)。

回到正题上,在 plustoken 案二审刑事裁定书中提到:「收缴的赃物处置问题。经查,在案证据证实陈波向盐城市公安局申请由其委托北京知帆科技有限公司依法出售变现公安机关扣押的数字货币,所有款项作为其退赃款。」这才是这个案件引起广泛关注的核心点,彼时币圈的人担心天量的虚拟币会不会到市场上「砸盘」,法律人关心如此处置是否合法,而法律行业之外的人则嗅到了暴富的商机,也让涉案虚拟币处置问题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由于笔者一直从事虚拟币刑事案件的辩护,早在 plus token 案之前,就接触过涉案虚拟币处置,彼时涉案虚拟币处置并无一定之规,有的办案单位把嫌疑人提出来,让嫌疑人自己在交易平台上去卖币,还有的让嫌疑人家属代嫌疑人在交易平台上卖币,也有的让嫌疑人自行委托第三方公司代为变现,plus token 案出现后,委托第三方公司处置成了主流。无论哪种方式,嫌疑人的自愿性都饱受质疑。

我们姑且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第三方公司处置 1.0 阶段。1.0 阶段,第三方公司处置的方式就是找大宗 otc 商,由 otc 商将虚拟币吃掉,再分别到市场上面去找买家,otc 商赚取兑换的差价,而第三方公司则是赚取服务费。

第三方公司的服务费是这样赚取的,比如说约定了处置服务费是 15%,第三方公司从司法机关那里拿到 100 块钱的涉案虚拟币,找 otc 商处置完了之后,只需要转回给司法机关 85 块钱即可,也就是说第三方公司在处置过程中实时可以获取利润,且利润不菲。至于手续费为什么这么高,第三方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币价波动、交易磨损等。

无论是让嫌疑人本人处置、家属处置,还是第三方公司找 otc 商处置,有没有法律依据呢?不能说没有。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该公告第三段是加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本资讯链接: - 雷电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 深潮精选 投稿,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版权声明:内容及插图归源作者所有。文章为源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
温馨提示:如您对本文存在异议,或不巧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加密早报:比特币续创新高,本周 TRUMP、ARB 等代币将迎来大额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