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成催命符,亚洲去美元化愈演愈烈!

银行和经纪商发现,随着贸易紧张局势给多年来的去美元化趋势增添了紧迫感,对绕过美元的货币衍生品的需求正在上升。

企业收到越来越多涉及人民币、港元、阿联酋迪拉姆和欧元等货币、绕开美元的交易请求,包括套期保值交易。对人民币计价贷款的需求也在增加,一家印尼银行正在设立一个处理人民币业务的部门。

即使是在两种本国货币之间进行资金转移,绝大多数外汇交易也会使用美元。例如,一家埃及公司想要菲律宾比索,通常会先将其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再用美元购买比索。但企业越来越多地在考虑绕开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策略。

这种寻找替代方案的尝试是企业和投资者正在背弃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的又一迹象。本周,以创立“美元微笑理论”著称的知名策略师斯蒂芬・任(Stephen Jen)警告称,随着亚洲国家逐步减持其储备的美元,美元可能面临高达2.5万亿美元的抛售,这可能会破坏美元的长期吸引力。

本周美元的下跌反映了对贸易紧张局势的短期担忧,这种担忧目前主导着市场情绪。但美元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者方面的结构性变化表明,去美元化将是长期趋势。

国际金融研究所(IIF)中国研究主管马青(Gene Ma)表示:“非美元货币之间交易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发展和流动性的增强。交易方认为,使用非美元货币的价格可能不比使用美元差,因此相关交易自然会增加。”

去美元化加速

根据与亚洲各地企业和金融机构员工的匿名对话,绕过美元的尝试正在加速。

新加坡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的一名人士表示,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推销不涉及美元的人民币衍生品。几位人士称,中国大陆、印尼和海湾地区之间更紧密的商业联系刺激了对非美元套期保值的需求。

新加坡一家金融机构的一名交易员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推动了对欧元兑人民币套期保值的需求。据一家银行的高管称,在印尼,一家外国银行今年将在雅加达设立一个专门团队,以满足当地客户对印尼盾兑人民币交易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美元的日益远离侵蚀了全球贸易的基石之一。几十年来,从新兴市场债务融资到贸易结算,美元无处不在。根据最近的一项估计,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的使用量约占其每日交易量的13%。

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可预测的贸易政策迫使人们对美元全球地位进行根本性反思之前,美元的使用量就已受到威胁。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巴西、印尼等国签署了货币结算协议,并促进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由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金砖国家(BRICS)集团也讨论了去美元化问题。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引发了人们对美元是否已被武器化的质疑,更多国家对去美元产生了兴趣。

本资讯链接: - 雷电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 金十热点 投稿,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版权声明:内容及插图归源作者所有。文章为源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
温馨提示:如您对本文存在异议,或不巧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