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肯米勒门徒进军AI驱动型投资领域
作者:朱利安·哈特福德(Julian Hartford)
并非每天都有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的高徒单飞创业。而当这位门徒正着手推出一家将索罗斯时代的宏观战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新一代对冲基金时,即便是见惯风浪的 Alphaville 读者,也不得不为之一振。
这位门徒正是马希铭(Maxime Duval),一位法国裔宏观策略师,早年曾在2000年代末期受德鲁肯米勒赏识,成为其私人办公室的少数门生之一。他目前正组建核心团队,启动一个以 AI 驱动的全球宏观策略平台,项目尚处于初期研发阶段,尚未公布正式名称。
马希铭的履历堪称对冲基金的训练典范。2008年,他在法国攻读MBA时因一篇关于全球债务周期的研究报告引起德鲁肯米勒注意。此后几年,他在纽约和伦敦的多家顶级宏观基金担任研究与策略职位,逐步建立起一套以货币政策预判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分析体系。
如今已50岁的他,正把职业生涯押注在一个对传统宏观交易员来说相当“反潮流”的领域:人工智能。他所推动的AI系统代号暂定为“OmniHedge”,其目标是打造一个可全天候运行的跨资产智能策略平台。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系统目前已完成早期原型测试,正在向实时模拟阶段推进。系统核心是一个“多阶段因果识别框架”,旨在从货币、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甚至是数字资产中提取潜在交易信号。
有业内人士形容它为:“像是索罗斯的思维方式被放进一台24小时运转的AI引擎里。”
不过,Duval 明白 AI 的承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他也没有选择走“全自动无人干预”的极端路线。相反,该项目在设计中引入了“人类共识机制”——即所有AI交易建议必须由核心研究小组进行人工审核,在逻辑自洽性、宏观匹配度和风控容忍度方面逐一评估。
“他不是在打造一个黑箱,”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指出,“反而更像是为AI和人类经验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桥梁。”
据了解,Duval目前仍主要以个人资本和数家熟悉的家族办公室资金维持早期开发运作。虽然暂未对外募资,但已有部分欧洲投资者表达兴趣,一旦进入正式实盘阶段,或将成为早期出资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法律结构尚未公开,也未透露基金的注册地或未来是否面向外部投资人。这与Duval一贯的低调风格相符——一位前同事告诉我们:“Maxime从不喜欢炒作。他一直相信:让业绩说话。”
现在来看,一切仍处在构建中。该项目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进入首轮真实交易测试——前提是技术与风控达到标准。
未来的成败目前尚难断言。但无论结果如何,看到一位深受老派宏观交易训练的人,愿意深入拥抱人工智能,已经足够令人耳目一新。就如一位长期投资人所说: “当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的门徒也开始训练AI,你就知道,对冲基金的未来已经悄然抵达。”
版权声明:内容及插图归源作者所有。文章为源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
温馨提示:如您对本文存在异议,或不巧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