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X观点:FTX赔付被排除,反映的不是国别问题,而是平台格局

就在2025年7月4日,FTX 债权人代表 Sunil 发文确认:在即将启动的 FTX 赔付计划中,中国用户可能因监管归属问题,被排除在主赔范围之外。消息一出,引发中文加密社群的广泛讨论和情绪波动。

据BlockBeats报道,在 FTX 限制国家的索赔资产中,82% 来自中国用户。一旦司法裁定为“受限司法区”,这些用户不仅可能无缘主赔,甚至存在资产最终遭到没收的可能。这一消息在中文加密社区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愤怒、有人无奈,也有人开始重新审视一个问题:一旦平台出事,我真的能拿回属于自己的钱吗?

我们可以愤怒、可以遗憾,但更重要的是冷静看清——这次“被排除”的背后,其实映射出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平台的赔付机制,到底是基于“用户所在地”制定的,还是基于“平台的合规边界”制定的?

赔付排除不是第一次,但FTX暴露出的问题最大

尽管尚无大规模公开宣称“按国别排除”的赔付案例,但近年来,部分DeFi协议与中心化平台在赔付机制中设定了合规门槛(如强制KYC或限制匿名钱包),引发了对“谁能获得赔偿”的持续争议。

而这次FTX的做法,更像是首次以“国家/地区”为直接判定标准,将一整类用户从赔付池中剔除,其结果是中国大陆债权人可能彻底无望收回资金,哪怕你只是一个资金存放在平台、从未参与非法操作的普通用户。

这样的分界方式,正在挑战我们对“平台责任”的认知。

真正的区别,不在国籍,而在平台的制度与格局

我们不应只将这次事件解读为“某国家用户被针对”。真正的问题是:

  • 当危机来临时,一个平台是否愿意为用户负责?
  • 在制度上,它有没有提前做好风险预案?
  • 在治理上,它是否尊重用户的资产权益,而非只按“法律灰区”来回避责任?

换句话说,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信任”,而非“合约与免责”。一些平台以合规为由划定“可服务”的对象,却在市场扩张时大肆拉人头,在风险爆发时又一刀切地割裂用户群体。

WEEX不是旁观者,我们更早看到了这一点赔付机制,不是广告语,而是执行力!

本资讯链接: - 雷电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 深潮精选 投稿,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版权声明:内容及插图归源作者所有。文章为源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雷电财经 立场。
温馨提示:如您对本文存在异议,或不巧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